365bet888
《游泳》杂志

联系协会

中国游泳协会
电话:010-51029221
联系人:孙旗男
邮件:cca1986@sports.cn
地址:北京市天坛东路80号

中国游泳协会网
010-67158866-677
联系人:陈君
邮件:chenj@sports.cn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

相关链接

首页 >> 关于协会 >> 大事记
陈运鹏:绿水风流1
2004-04-28 18:52:36

    身为一名休育记者,常跑中国游泳集训队,采访之余,也常向陈运鹏总教练请教有关中国游泳队的历史情况。作为新中国游泳队最早的成员,中国第一批运动健将中的一员,担任过近八年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和六年总教练的陈运鹏对我的问题几乎无所不知,有问必答, 这使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即把他所讲述的一切写出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在今天中国游泳运动正大步跨入世界泳坛强国之林的时候,这些“往事与沉思”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执笔者罗京生记

泳坛生涯篮球始

    我的游泳生涯是从篮球开始的。中学读书时,我是校篮球队队员,我们学校的篮球队是上海市幼级组也就是学生组的亚军,后来成为我国男篮著名核心后卫并担任过中国男篮主教练的钱澄海,当时就是我产篮球队队员。1951年12月,钱澄海加人中南海军篮球队。第二年中南海军篮球队继续招人,钱澄海就把我也招去了。我在篮球队练了一个多月,感到我打篮球没有多大发展,正好中南海军要成立游泳队,因为我曾在上海市游泳比赛中获得过100码蝶泳第二名,我就转到游泳队。不久,又被选入解放军后游泳队。

    1952年9月16日至18 日,全国游泳比赛大会在广州越秀公园游泳场举行,其实这也是第一届全国游泳锦标赛。 当时还不是以省、市组队参赛, 而是以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区组队,加上解放军、全国铁路工会共八大单位参赛,每单位可报三人, 每人三项。当时条件很艰苦,参赛选手都是自带行李,住在广州第二中学,一个队住一个教室,睡的是上下铺木板床,华北队选手穆祥雄因为不习惯睡这种床,半夜里曾经从上铺跌下来受了轻伤。比赛第一天,解放军选手郑素绯便以3分32秒打破了女子200米蛙泳全国纪录,原纪录是杨秀琼1935年在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上创造 的,成绩是 3分38秒5。比赛第二天,解放军队和华北队又打破了男子800米自由泳接力的全国纪录。我在比赛中获得100米蝶泳第二名,冠军是与我同曾祖父的一个叔叔陈景忠。最后华北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华北队的中坚力量是穆老穆成宽训练的穆家军,其中有穆老的女儿穆秀珍、穆秀兰,儿子穆祥英、穆祥雄,侄儿穆祥豪等人。后来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成了中国泳坛的风云人物,穆祥雄在五十年代曾经三次 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纪录,穆祥豪从1981年到1988年担任了八年中国游泳队的总教练。

进入国家队

    1953年以前,国家体委下属只有一个体训班,体训班有篮球、足球和排球队。游泳只有一个小组,一共四个人,教练是郭德观,队员是吴传玉、黄鸿九、陈功成,他们都是印尼华侨,1951 年他们代表印尼参加完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后就留在国内。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中国组成一个40人的代表团前往参加。代表团7月29日抵达赫尔辛基,30日上午吴传玉就参加了100米仰泳第5组预赛,由于旅途疲劳还没有得到恢复,加上那时候我们水平也确实很低,他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了。

    1953年,田径、体操、游泳等项目也开始建立国家队。当时中国同苏联有一个协议,就是中国运动队都到苏联进行训练,只有游泳队是到匈牙利训练,因为当时匈牙利的游泳水平非常高,1952年奥运会女子游泳5个项目,匈牙利人拿了4枚金牌。本来所有运动队都要在国外训练两年,但是1954年初苏联方面通知说, 他们没有一个长期帮助中国运动员训练的机构,所以中国队员只能在苏联训练三个月。这样,有关部门临时决定,足球队和游泳队一同到匈牙利训练,时间仍然是两年,其他队到苏联作短期训练。我是1953年5月到国家游泳集训队报到的,队里还有吴传玉、穆祥雄,穆祥豪、徐致祥、涂广斌、熊开发、戴丽华和潘静姻等人。那时候体委训练局大楼还没盖起来,运动队没有一个固定的训练基地,只好四处打游击,哪儿能提供训练条件,我们就到哪儿去,在北京,广州, 上海,天津都练过。在北京时就住在先农坛体育场看台下,每天除了训练,还要学政治,学俄语,还要参加考试,非常紧张,但是大家劲头都很高。

    就在这一年8月,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游泳队吴传玉、穆祥雄、徐致祥、吴旭新、郑素绯五个人前往参加比赛。他们赴罗途经苏联时,由苏联教练训练了两个星期。那时我们国内训练还是采用老式训练方法,先慢游400米,再练400米打腿, 然后是400米划手,最后已经快疲劳了,才开始练速度,比如快游50米,再不就是几个人来几段接力比赛,一堂训练课就完了,训练数量既少,也没有强度,而苏联已经掌握了分段训练等比较先进的训练方法。苏联教练波波夫就是用分段训练法训练吴传玉的,他让吴传玉第一天快游4次25米,每游完一次休息两分钟;第二天快游5次25米,每次休息1分钟;第三天是6次,每次休息45秒;第五天是一次50米,两 次25米,每次休息30秒;第七天是两次50米, 每次休息30秒,要求每个25米的速度都是17 秒,并逐天把每次游的距离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直到游100米中间不休息。吴传玉出国前在国内训练了九个月,100米仰泳成绩才从1分11秒7上升到1分11秒6,只提高了0.1秒,可是在苏联训练了八天后,有五位苏联国家级裁判在25米池里给他作了一次测验,他的100米仰泳成绩竟然一下子提高到1分6秒4!吴传玉到达布加勒斯特后,继续按照波波夫教的方法练习,8月9日 男子100米仰泳决赛,吴传玉战胜了捷克、苏联和匈牙利选手,以1分8秒4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吴传玉的名字从此永远载入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史册。


“留学”匈牙利

    1954年4月,中国足球队和游泳队从北京乘坐火车,经过13个昼夜的长途旅行,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中国游泳队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岛上,北面是丘陵,南面是湖泊,环境非常优美,距离游泳池又很近。我们分成几个小 组,和匈牙利队员编在一起,由匈牙利教练指导训练。我和穆祥雄、穆祥豪、涂广斌分在一个小组,同组的匈牙利队员有100米蝶泳世界纪录保持者董贝克、奥运会女子400米自由泳冠军金盖、 200米蛙泳冠军爱娃、4 X 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利德梅尔斯基,还有几位欧洲冠军, 教练员是世界著名教练夏洛希。现在艾盖尔塞吉和男子100米蛙泳欧洲纪录保持者格雷特利的教练基茨当时也是我们小组的成员。

    到匈牙利不久,我们就参加了在佩斯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游泳比赛中, 吴传玉的仰泳成绩又有提高,他以1分6秒4的成绩夺得100米仰泳第二,又以1分7秒1的成绩获100 米蝶泳第二。穆祥雄以1分14秒9的成绩获100米蛙泳第三。我们还打破九项全国纪录。最后一个项 目是4X100米混合泳接力,当时匈牙利总分第一,苏联第二,我们和民主德国分数很接近,最后一项比赛谁胜谁第三,我们参赛的四个人是仰泳吴传玉、蛙泳穆祥雄、蝶泳涂广赋、自由泳是我,结果我们输了,总分排在第四位。

    这次比赛之后,吴传玉作为人大代表回国参加第一届人代会。因为年底在匈牙利还有一个匈牙利全国冠军赛,所以我们都盼望他早点儿回来。可是我们左等他也没回来,右等他也没回来,后来我们收到“新体育”杂志的记者陈雷生写来的信,陈雷生善画漫画,信中说,他画了几幅漫画,本想在吴传玉返回布达佩斯时送给他,可是当他赶到机场时,吴传玉乘坐的飞机已经起飞了,所以他只好把画邮到布达佩斯来。我们看到信后都很奇怪,怎么信到了人还没到?直到冠军赛赛完以后,领队柯伦才告诉我们说:“吴传玉在返回达佩斯的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了。”这个消息真好象晴天霹雳,让人不敢相信。大家心中的悲痛决非笔墨所能形容。在那几天里,谁也不讲话,房间里一天到晚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吴传玉性格非常内向,为人善良、朴实、诚恳。他精通好几国语言,印尼语不用说了,还有英语、德语、荷兰语,后来又学了俄语和匈牙利语。平时除了上街买些生活用品外,就是待在房间里读书,非常用功,我们都很喜欢他。我常想,如果他没有过早离去, 将来担任中国游泳队的教练,一定会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教练。吴传玉的去世是中国游泳运动的一个重大损失,他的100米仰泳1分6秒4的纪录一直保持了八年,直到1962年才被打破。

    1955年5月,第二批队员林锦珠、李喜庆、 张天辉、陈嫣屏和傅翠美等人也来到布达佩斯训练。按出国前定的计划,我们本应该在匈牙利训练到1956年中旬,后来接到国内通知,说北京体育馆游泳池已经建好了,于是我们便提前于1955年10月回到国内。

    现在人们常说走出去、请进来,其实五十年代中国游泳队赴匈牙利训练一年半就是一次彻底的走出去。我们回国以后,又有两名匈牙利教练和两名苏联教练来到我国指导我们训练了一年多,这又是一次请进来。匈牙利当时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游泳训练方法。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点是他们超长距离的主项训练。在赴匈牙利训练之前,我的蝶泳腿部动作是蹬腿,类似蛙泳的动作。那时候蝶泳被认为是蛙泳的变形,绝大多数蝶泳运动员游的都是蛙式蝶泳。 1953年匈牙利运动员董贝克首先在比赛中采用了“海豚式”蝶泳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在这之后蝶泳才被国际游联承认为一种独立的泳姿。我到匈牙利后,在匈牙利教练的指导下改游海豚式蝶泳, 我刚学了两天,连50米都游不下来,教练就让我游2000米,游完以后,我累得几乎爬不上池边了。第二点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那就是当运动员实在游不动的时候,教练员不硬去逼他游,而是用其它方式进行转换。当时这还是一条朴素的的经验,到了八十年代,我们中国游泳队把它上升为理论,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 “掌握最佳负荷是训练工作的核心,训练的过程就是寻求运动员最佳负荷的过程,教练员的一生就是探求运动员最佳负荷的一生。”